崩了!全球貨幣危機來了!土耳其里拉匯率14.9,歐元持續(xù)疲軟,日元貶值大時代,人民幣。。。
發(fā)布時間:2022-05-09
近日,美聯(lián)儲宣布加息50個基點,美元加速升息無疑將帶來全球貨幣動蕩。土耳其里拉首當其沖。6日晚,土耳其里拉兌美元跌0.5%,至14.95,為3月11日以來最低水平。要知道,早在2017年5月時,還是1美元兌換3.54里拉的匯率。
另外受俄烏戰(zhàn)爭影響,歐元持續(xù)疲軟;日元也迎來了貶值的“大時代”;那么,人民幣表現如何呢?
土耳其里拉在短短一年內損失是最大的,目前下跌了36.2%,成為這一年來兌歐元匯率最弱的貨幣。土耳其的通貨膨脹達到驚人的水平。該國4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(CPI)同比去年4月漲幅達到了歷史性的69.97%,同比漲幅創(chuàng)下20年來新高。
BBC評價道,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面臨生活成本高漲的危機,但是土耳其總統(tǒng)埃爾多安卻不愿意采取通常使用的抑制通脹的措施——提高利率,使土耳其的(財政)問題愈發(fā)嚴重。俄羅斯復興資本投資公司(Renaissance Capital)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查理·羅伯遜 (Charlie Robertson) 便指出,土耳其高通脹率的根本原因大部分在于其“非常奇怪的貨幣政策”。在美英等多國選擇加息的背景下,埃爾多安堅持以降低利率、促進就業(yè)和吸引更多投資為優(yōu)先選項的新經濟模式,無意也無需退出現行匯率制度,也不打算退出自由市場,將繼續(xù)按照目前的政策路線穩(wěn)定匯率和通脹水平。新華社此前報道指出,土耳其這種低利率的逆向政策惹來惡果。在國內通脹高企情況下,埃爾多安仍力挺央行降息政策,直接導致去年土耳其里拉暴跌。
除了土耳其里拉大幅貶值,在大環(huán)境下,各國各地區(qū)也面臨著貨幣危機。其中,歐元相對世界上大多數貨幣貶值了。自2021年5月以來,全球33種最重要的貨幣兌歐元匯率平均上漲了5%。疲軟的歐元讓外國度假變得更加昂貴,但以出口為導向的公司,現在的出口收入比一年前要多。例如,一家德國公司在美國以100美元的價格銷售一種產品,一年前可以兌大約83歐元。而現在他們可以獲得94 歐元,多出大約13%。相反,德國進口的商品將變得更加昂貴。一年前,83歐元的價格購買的東西現在要花94歐元。那么歐元疲軟的原因有哪些?一個是自然是由于美聯(lián)儲大幅加息,而歐洲中央銀行尚未大幅加息,因此目前美國的投資條件良好,專業(yè)人士現在更愿意投資美國而不是歐元區(qū)。他們可以賣出歐元買入美元。對歐元的需求下降而對美元的需求上升。第二個原因就是俄烏沖突,烏克蘭戰(zhàn)爭對歐洲的影響更大。因為歐洲與俄羅斯和烏克蘭建立了更多的商品貿易,尤其是來自俄羅斯的石油、天然氣和煤炭。戰(zhàn)爭意味著歐洲能源價格尤其比許多其他國家的上漲幅度更大。
此外,日元也“”難逃一劫“。3月初以來,日元呈現快速貶值態(tài)勢,4月中旬抵近20年來最低水平。日本金融市場人士認為,日元迎來了貶值的“大時代”。當前日元匯率的決定因素有三:一是國際收支狀況,包括貿易收支和經常賬收支等;二是內外利差,即日美金融政策分化;三是市場對風險的評估。無論是哪方面,從目前的情況看,都加劇了日元貶值。據了解,此前日元是市場避險工具。而今,俄烏戰(zhàn)事的持續(xù),市場就從“有事買日元”的法則變?yōu)榱恕坝袘?zhàn)事買美元”的法則,形成“拋日元、買美元”風潮。作為亞太產業(yè)鏈的主要供應商,日本企業(yè)無疑因日元貶值而提升了全球價格競爭力。但是日本外貿企業(yè)業(yè)務的不確定性也加劇了。日本聯(lián)合貿易株式會社表示,自3月下旬以來,日元又開始急速貶值,使公司的進口成本進一步增加,目前已較之前高出近30%的水平。但不能把增加的成本完全轉嫁給客戶,所以企業(yè)難以維持盈利,面臨困境。
5月6日,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盤中一度跌破6.73,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日內貶值幅度亦超500點。
雖然人民幣匯率已破6.7,但不少業(yè)內人士認為,人民幣匯率并不存在大幅貶值的基礎,近期一系列穩(wěn)預期、穩(wěn)增長政策信號的密集出臺,有望進一步夯實人民幣匯率總體穩(wěn)定的基礎。展望未來,市場普遍認為,盡管受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、美聯(lián)儲加快貨幣政策收縮步伐等內外部沖擊影響,短期內人民幣匯率或仍有貶值壓力存在,但中長期看并不存在持續(xù)單邊貶值的基礎。
央行5月6日發(fā)布的政策研究文章表示,我國已形成一套適合國情的結構性貨幣政策體系。下一步將繼續(xù)發(fā)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,不斷總結優(yōu)化結構性貨幣政策體系,
把握好結構性貨幣工具投放流動性總量,實施好各項結構性貨幣政策措施。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、產業(yè)政策相配合,共同提振市場主體信心,激發(fā)市場增長動能,更好地助力實體經濟發(fā)展,實現穩(wěn)增長目標。